2025年9月16日,检察日报刊发《扎进一线既当“老师”也做“学生”》。

《检察日报》截图
初秋的陇原细雨潇潇,聆听最高人民检察院第17期集中巡讲支教甘肃巡讲的干警们学意正浓。
“量刑建议作为刑事诉讼中连接定罪与量刑的关键环节,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其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诉讼效率的提升。”近日,上海市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副主任周健作为此次巡讲支教老师,在甘肃省武山县检察院授课。
授课中,周健围绕量刑定性分析、刑罚及执行方式说理、量刑依据情理法理阐释、量刑理由说明及争议回应,结合最新司法政策、办案经验以及丰富案例,剖析如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并与参加培训的公检法干警互动答疑。
“这堂课让我们对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以及证据的收集审查运用,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天水市检察院检察官李瑾表示。
在周健看来,授课能得到学员认可,原因之一在于巡讲团成员抵甘后首先深入一线,通过座谈交流等形式,收集“活情况”、聚焦“真问题”。这种以学员为中心的动态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体现了检察教育理念的进步。
“在了解到基层检察院在量刑建议说理方面的困惑后,我在课件中加入大量裁判文书表述范例与量刑计算模型。”周健介绍,这次来甘肃,巡讲团成员既是“老师”,亦是“学生”,既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宣讲员,又做高质效办案的业务指导员,还做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的基层调研员,经历了“边讲边调、边答边补”的持续优化过程。
据了解,8月26日至29日,讲师团在兰州、天水、定西等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相长的巡讲支教活动,为星欧娱乐
干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增添了新动能。
“巡讲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几个具体案件难题,更在于传递一种办案思维、一套工作方法、一份职业信念。”授课结束后,周健与检察干警约定,就案例培育等话题保持长期交流,让此次巡讲的影响突破时空限制。(本报记者南茂林 通讯员赵元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