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检察日报地方视窗《甘肃兰州:做实每一件民生实事》专版刊发《安宁:聚焦前瞻性精准性协同性 着力提升虚假诉讼监督质效》。

《检察日报》截图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在前瞻性、精准性、协同性方面下足功夫,强化虚假诉讼线索摸排和“穿透式”审查,畅通检察监督中的堵点卡点,推动虚假诉讼监督工作取得新突破。
聚焦“前瞻性”着力方向,提高案件线索筛查效率。该院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监督办案作用,自主研发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模型,将同一主体涉及多个民事诉讼的案件,与调取的中国裁判文书网、企查查信息、公安机关人员信息等数据进行碰撞、对比,筛查异常案件42件次。与此同时,为盘活内外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壁垒,该院建立刑民交叉案件双审查机制,在办理骗取贷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案件时,同步审查民事关联诉讼,发现相关线索37条;联合法院开展定期阅卷工作,针对民间借贷、股权转让、房地产等领域,发现涉及“同案不同判”“职业放贷”等线索6条。
锚定“精准性”发力重点,拓展虚假诉讼监督维度。为明确当事人之间的真实法律关系,该院综合运用资金流向追踪、签名笔迹司法鉴定、案外人陈述印证等多种调查核实方式,穿透案件证据表象,锁定案件关键性事实,准确识别和认定虚假诉讼行为。与此同时,该院深入落实“一案多查”办案机制,延伸监督触角,全面掌握案件事实发生背景和发展脉络,实现由案件办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在办理梅某虚假诉讼系列监督案中,针对公证人员未严格审查当事人身份信息,导致出现冒用他人身份者参与公证活动、骗取公证债权文书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形,该院就生效判决书提请抗诉的同时,向法院提出民事执行监督检察建议,向公证机构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切实发挥虚假诉讼监督“乘数效应”。
筑牢“协同性”合力基础,构建多方联动治理格局。该院树牢“一盘棋”办案意识,建立虚假诉讼监督线索内部移送、会商研判、调查协作等工作制度,深化民事检察与刑事、案管、控申等检察部门的沟通协作,汇聚虚假诉讼监督合力。对于疑难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该院及时主动向上级检察院汇报,积极争取协助支持,通过统一调配办案力量,明确调查方向,有效提升虚假诉讼监督质效。在外部协调沟通方面,该院会同公安机关、法院签订《关于建立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联动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虚假诉讼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调查、联席会议等方面工作,形成打击虚假诉讼的司法合力,共同维护诉讼秩序和司法权威。(作者:齐阳 张维静)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