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并作出东西部对口支援全新战略部署,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检察系统对口援助作为党中央对口支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独特价值内涵。2025年5月,根据最高检统一部署和天津、甘肃两地检察对口援助协议,天津市检察院选派张睿禹、苗磊、杨宇辰、姚玉敏、彭伟、王永安等6名业务骨干,奔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天祝藏族自治县检察机关,开展为期半年的对口援助工作。从渤海之滨到壮美高原,从繁华都市到雪域藏乡,一段跨越千里的检察情缘,因对口援助而紧密相连。6个月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天津援藏干部以初心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讲政治、顾大局,远离家乡和亲人,克服水土不服、生活习惯差异大等诸多困难,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海拔3000米以上书写新时代检察对口援助的动人篇章。
张睿禹:司法纠错守底线 生态守护显担当

(左2为张睿禹)
“来甘为什么、在甘干什么、离甘留什么”,这一命题在张睿禹援助舟曲县检察院的半年时光里得到了生动诠释。从天津铁路运输检察院到舟曲县检察院,他怀揣赤诚之心,在第二检察部的岗位上,以精准监督筑牢司法防线,以公益诉讼守护绿水青山。张睿禹始终以“精准监督”为导向,将天津检察经验注入舟曲司法实践,通过精细化审查发现某民事监督案中原裁判“举证责任分配错误”问题,推动州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并被采纳,为当事人挽回合法权益。与此同时,他深挖行业领域背后的治理漏洞,向政府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业规范整治,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白龙江是舟曲的母亲河,守护其生态安澜是检察人的重要使命。与舟曲检察干警并肩作战,辗转300公里提审嫌疑人,翻山越岭开展公益诉讼勘察,通过磋商机制督促行政机关封堵矿洞、修复生态;结合办案经验撰写《公益诉讼守护白龙江生态纪实》,总结推广舟曲检察机关生态保护经验;积极参与案件质量评查、文化品牌材料撰写、检委会研讨及党建活动,以全方位的投入为舟曲检察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用“求极致”的态度诠释,检察援派不仅是业务帮扶,更是理念革新与治理协同的生动实践。
苗磊:数智检察破难题 精准监督提质效

(左1为苗磊)
从渤海之滨到黄河之畔,天津市宁河区检察院干警苗磊跨越1800公里来到夏河县检察院。高海拔带来的缺氧、失眠等高原反应,未能阻挡他投身工作的热情,在夏河县检察院的悉心保障与支持下,他快速适应环境,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意志,全身心投入援派工作。他充分发挥业务优势,在参与办理的刑事案件中通过类案审查指引和加强反向审视,助推构建“检察听证+检调对接”溯源治理模式,将矛盾化解融入履职全程,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又传递司法温度。他主推运用大数据模型筛查案件线索,耗时3个月逐一对接核对审查,发出多份监督意见书均得到被监督机关认可并整改回复,实现了数智检察赋能精准监督,推动该院财产刑执行检察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消除了刑事检察“最后一公里”盲区。离别之际,夏河干警感慨:“苗磊带来的不仅是办案经验,更让我们看到了大数据时代检察工作的无限可能。”
杨宇辰:业务创新促规范 民族团结聚合力

(右1为杨宇辰)
投身甘南州检察院援派工作,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检察院杨宇辰而言既是业务经验的传递,更是一次深刻的初心淬炼。初到甘南,他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以实干担当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理念。援派期间,杨宇辰潜心研究业务,撰写审查报告190余页、13万余字,为案件决策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撑。他积极推动业务创新,组织开展甘南州检察院刑事检察条线公开听证会,从研究法律政策、沟通协调部门,到配置系统权限、制定听证规则、启用听证室,全程统筹推进,并总结经验、开展普法宣传,助力甘南州检察院刑事检察条线公开听证“破冰”,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为当地留下宝贵经验。他积极参与“跟庭评议”,结合天津检察经验系统提出监督建议和优化意见,撰写的《抓实“跟庭评议”做好“三个管理”》调研报告,为基层院提升出庭能力提供范本,其专业见解获得甘南同仁高度认可。他放弃休息日深入基层贫困藏民家庭送关怀、听诉求、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族团结一家亲”。他常说:“高原上的检察工作不仅要依法办案,更要走进群众心里。”这种扎根基层的情怀,让他在短时间内与当地干警建立起深厚情谊,成为津甘检察协作的生动注脚。
姚玉敏:司法温度暖藏乡 双向滋养共成长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成为姚玉敏援派碌曲县检察院的精神指引。来到千里之外的高原,一个个头痛、难眠的夜晚让他备受考验,但碌曲县检察院同事们送来的酥油茶、氧气瓶与暖心叮嘱,让他快速融入集体,以饱满热情投入工作。在业务上,他协助办理多起疑难复杂案件,面对刑民交叉、双方矛盾尖锐的复杂情况,注重“解结”与“解气”并重,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延续了天津检察干警对该案的接力帮扶。他深度参与检察官联席会议,对二十余起在办案件逐一研判,将宝坻检察先进办案思路倾囊相授,带动碌曲检察干警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除了办案攻坚,他积极投身基层服务,参与全县常态化环保志愿服务,用行动践行碌曲全域无垃圾的环保理念;深入牧区走访慰问,帮助牧民清理草场垃圾,用脚步丈量藏乡的民生温度;走进碌曲藏族中学讲授法治课,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他也从碌曲检察干警身上学到了坚守与担当,正如他在日记中写的“援派不是单方面的传授,而是双向的滋养,不是任务的完成,而是使命的延续。愿津甘两地检察院长葆交流、共探法义,让法治的阳光如尕海碧波一般,温暖而公正的洒满每一寸土地”。
彭伟:生态守护践初心 协作桥梁传经验

(中间为彭伟)
“彭伟同志用行动诠释了检察人的使命与担当!”天祝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明德给予了天津市河东区检察院援派干部彭伟高度评价。这半年里,他虽远离家乡却倍感温暖,以“主人翁”姿态将天津检察成熟经验与天祝检察实际深度融合,在办案攻坚、业务提升、协作交流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他参与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5件;深入辖区乡镇、草原、河湖、田间地头排查公益诉讼线索,办理各类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6件,助力守护高原的绿水青山和河湖安澜。作为两地检察机关协作的“桥梁纽带”,彭伟更是主动担当,他结合基层办案实践,参与撰写的《加强黄河流域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调研文章,为检察协作提供了“天祝检察经验”,有效促进了优质检察资源的下沉与共享。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彭伟主动学习天祝当地方言和风俗习惯,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多次上门走访案件当事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释法说理,成功推动多起案件达成和解,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他带来的不仅是业务能力,更是先进的司法理念和高效的办案方法,其严谨务实、心系群众的作风,是我们身边最好的‘教材’。”天祝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负责人这样评价。
王永安:多岗历练勇担当 为民初心映高原

(右1为王永安)
从刑事检察业务到政治部综合文字工作,天津市红桥区检察院干警王永安援派迭部县检察院的半年,是跳出舒适圈、全方位成长的半年。他以“既要讲政治,也要讲方法”的思维,从容应对岗位转变,在政工工作与刑检业务一线双线发力,用实干诠释检察担当。他快速适应角色转变,辅助撰写各类工作文稿,报送多份材料,通过文字工作系统了解迭部检察工作情况,学会了用更系统的视角看待检察工作。他未脱离刑事检察一线,多次参与刑事案件办理与检察官联席会议,结合天津办案经验针对7起案件提出近30条补查建议,每条建议都凝聚着两地检察智慧;积极参与省级课题研究,搜集千余份文书进行数据分析,展现了天津检察干警勤学善研的优良作风。他始终坚守为民初心,走进工会承担法治宣讲任务;跟随院领导下乡慰问老党员与困难群众,关心藏族儿童教育问题,用真情传递检察温暖。他积极融入迭部检察生活,将本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与检察精神深度融合,参与筹备迭部县检察院庆“七一”文艺汇演,在全场齐唱《天耀中华》的旋律中,他深切的感受到,“援派不是‘做样子’,而是要深入当地检察工作的‘毛细血管’全心全身投入;检察人的担当不仅体现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更闪耀在祖国的边疆大地”。
6名援甘干警的生动事迹,是两地检察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对口援助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充分体现了“检察一家亲”的深情厚谊。天津检察干警的到来,不仅为甘肃藏区检察事业带来了资金、技术与人才支持,更推动了两地检察理念的碰撞、业务能力的提升与情感的深度交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深刻铭记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把援助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持续深化沟通协作,两地检察机关在互学互鉴中提升履职能力,以更优的检察业绩守护藏区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津甘检察协作之花在雪域高原持续绽放。
来源:星欧娱乐
政治部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