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生态环境、食药安全、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20件,其中磋商8件,发出检察建议98件,提起诉讼12件……”一组组数字的背后,凝聚着张掖市检察机关服务“一屏三地”建设的履职担当。
据介绍,今年以来,张掖市检察机关立足公益诉讼职能,主动服务张掖“一屏三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政治引领
在服务大局中精准发力
“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张掖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在高质效案件讲评会上指出。
2024年8月,张掖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张掖市委关于扬优聚势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一屏三地”的决定》,张掖市检察院立足检察工作实际,围绕“一屏三地”建设功能定位,制定出台18项服务保障措施,明确全市检察机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推进措施,为中国式现代化张掖实践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措施出台后,市县两级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围绕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守护文物文化遗产、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等方面,提出落实举措,靶向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以优质法律服务为“一屏三地”建设保驾护航。
聚焦民生民利
在履职尽责中彰显作为
张掖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市级规模化玉米制种基地和全省中药材种植主产区,每逢春耕时节,大量残留的废旧地膜裸露在地表,遇到风沙天气,残留地膜随风乱飘,甚至有些废旧地膜被种植户随意掩埋或掺杂作物根茬在田间就近焚烧,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针对此问题,今年以来,张掖市检察机关聚焦地膜污染,做深环境治理“大文章”,通过向有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开展废旧地膜集中清理整治,治理被污染耕地1580余亩,废旧地膜拾净率达85%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同时,张掖市检察机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同级住建、文旅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排查长城、石窟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38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与相关部门磋商沟通,共商保护举措,合力推动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此外,张掖市检察机关还聚焦网络外卖、校园食品安全、生鲜乳安全、食品非法添加、食用农产品安全、损害名优地理标志声誉等领域,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监督行动,督促相关部门整治食品药品经营店和化妆品店451家,抽检消费食品31批次,作出处罚6起,有效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彰显了做实检察为民实事的新时代检察责任担当。
打造特色品牌
在精准监督中突出亮点
“我们制定印发《公益诉讼“一院一品牌”工作方案》,倾心打造以‘公益诉讼守护绿水青山’为牵引的公益诉讼品牌矩阵,采取‘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按月盘点+季度讲评’方式有力有序推进,确保品牌做深做亮,取得实效。”张掖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张掖市甘州区检察院聚焦粮食安全、食药安全、河湖“四乱”等重点领域,借助科技赋能深度挖掘线索,强化案件办理,助力乡村振兴。
临泽县检察院联合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公安机关等部门制定印发种业保护专项监督行动方案,深入全县种子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面对面了解企业法治需求,为加力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提供法律服务。
高台县、山丹县检察院打造“‘益’路同行守护长城文脉”和“古韵山丹·传遗保护”公益诉讼品牌,开展长城保护“回头看”,走访非遗传承保护人38次,制发检察建议8件,服务拓展文旅市场,守护张掖历史文化名片。
民乐县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机关代表、检察听证员、人民监督员召开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听证会,多维度合力保护特殊群体权益。
肃南县检察院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加强对肃南牦牛、高山细毛羊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擦亮“牧区珍宝”品牌底色。
健全完善机制
在依法办案中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落实服务“一屏三地”建设18项具体措施,张掖市检察院制定印发《检察公益诉讼高质效办案实施细则(试行)》,明确提出公益诉讼检察以新思想、新理念为引领,对内上下协同,对外横向协作,突出抓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公共安全治理、加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法律监督工作,紧扣“公益保护”与“可诉性”,精准对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在依法办案中实现法律监督精准化、调查取证规范化、案件质量品质化、社会治理法治化。
与此同时,张掖市检察机关常态化落实“月督导、季讲评、半年分析、年终总结”制度,精耕细作“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更好推动服务保障“一屏三地”建设破局、提质、增效。